序言
济南的味儿,藏在老巷的晨光里——清晨胡同口甜沫冒的暖香,正午饭铺里把子肉浇在米饭上的油亮劲儿,宴席上糖醋鲤鱼“跃龙门”的俏模样。
图片
济南
作为鲁菜的发源地,济南的菜既有老手艺的讲究,比如九转大肠单是工序就有十多道;又有过日子的实在,像一块把子肉配碗米饭,就能吃得踏踏实实。
图片
鲁菜宴席
老济南的味道,是醇厚的酱香,是清爽的汤鲜,也是藏在细节里的烟火气。
下面咱就一道一道数,尝尝这30道济南美食的正宗鲁味。
一、鲁菜经典(1-10道)
1. 糖醋鲤鱼
口味:外皮酥得掉渣,里面的肉嫩得能出汁,酸甜味儿刚好,不齁不腻,吃完嘴里还留着鱼的鲜劲儿。
特点:得用黄河鲤鱼才正宗,炸完会摆成“鲤鱼跃龙门”的俏模样,鱼身翘起来,浇糖醋汁时还会“吱吱”响,宴席上少了它就不完整,妥妥的压轴菜。
图片
糖醋鲤鱼
做法:黄河鲤鱼处理干净,在鱼身划花刀,挂上调好的糊;油温六成热时炸到金黄酥脆,捞出来摆好造型;另起锅熬糖醋汁,熬到浓稠透亮,淋在鱼身上就行。
历史:是鲁菜的“名片”,从清朝就有这道菜,手艺传了好几代,现在不管是本地宴席还是外地游客来尝鲜,都是必点的济南代表菜。
2. 九转大肠
口味:一口能尝出咸、甜、酸、辣、香五种味儿,层次特丰富,大肠软嫩不柴,油脂香和调料香混在一块儿,一点不腻人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特点:单是工序就有十多道,从清洗大肠去异味,到慢火焖煮入味,每一步都格外讲究,被誉为“鲁菜精髓”,敢做这道菜的馆子,手艺都差不了。
图片
九转大肠升级版
做法:猪大肠反复用盐、醋搓洗去异味,焯水后煮软,再下锅炸定型;然后用酱油、糖、醋、辣椒、香料慢焖,直到汤汁收稠,完完全全裹在大肠上。
历史:最早是济南百年老店“九华楼”创制的,因为工序多、味道全,像“九转炼丹”一样讲究,所以叫“九转大肠”,现在还是鲁菜里的“硬通货”。
3. 葱烧海参
口味:葱香浓得能绕着鼻尖转,海参软嫩入味,汤汁鲜得醇厚,拌着米饭吃,能连吃两碗都不觉得够。
特点:用的是泡发好的干海参,搭配章丘大葱——就这本地葱,香劲儿比别的地方浓;慢火焖煮时,葱香全渗进海参里,鲜而不腥。
图片
葱烧海参
做法:海参泡发后焯水去杂质;章丘大葱切段,热油炸到金黄出香;另起锅加高汤、酱油、蚝油调汁,放进海参和葱段慢炖,最后勾个薄芡收汁。
历史:是鲁菜里的经典“海味菜”,老济南宴席上的高档菜,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或招待贵客才吃,现在虽然常见了,但老手艺一点没丢。
4. 汤爆/油爆双脆
口味:汤爆的鲜爽,一口汤下去满是鲜味;油爆的咸香,嚼着脆嫩带劲儿,不管哪种做法,都能尝出食材本身的鲜。
特点:食材就两种——猪肚头和鸡胗,得切花刀,又好看又入味;关键在“爆”,火候要旺,炒(或爆)的时间不能长,不然就老了,特考验厨师手艺。
图片
油爆双脆
做法:汤爆是先把猪肚头、鸡胗焯水,然后浇上滚烫的高汤,加葱姜、盐调味;油爆是热油爆香花椒、蒜末,放食材大火快炒,加少许酱油提鲜就行。
历史:是老济南宴席上的“热炒担当”,属于鲁菜里的“功夫菜”,以前能做出这道菜的厨师,都是老手艺人,现在也是检验鲁菜馆子水平的“试金石”。
5. 济南扒蹄
口味:酱香浓得很,猪蹄炖得软糯脱骨,皮是琥珀色的,咬一口能拉出点筋,肉里满是酱香味,凉吃筋道,热吃更软糯。
特点:不用油炸,直接酱焖,表皮亮堂堂的,和里面入味的肉形成鲜明对比,吃着不腻,还带着点回甜,下酒、当零食都合适。
图片
济南扒蹄
做法:猪蹄处理干净(去毛、去蹄甲),焯水去血沫;加酱油、冰糖、八角、桂皮这些调料,用砂锅慢焖2-3小时,直到猪蹄软烂,汤汁收浓挂色。
历史:老济南街头的“硬菜”,以前小馆子门口常摆着焖蹄的砂锅,路过就能闻见香味,现在成了济南人宴客、下酒的常用菜,老人小孩都爱吃。
6. 爆炒腰花
口味:咸香带点微酸,腰花脆嫩没有腥味,配菜(一般是青椒、木耳)吸满了汤汁,吃着特下饭,一口腰花一口米饭,停不下来。
特点:腰花得切“麦穗花刀”,又好看又入味;关键是要去净腰臊,不然会腥;火候要大,快炒才能保住脆嫩口感,不能炒老了。
图片
爆炒腰花
做法:腰子去掉腰臊,切麦穗花刀,用料酒、淀粉腌10分钟去味;热油爆香葱姜蒜和泡椒,放腰花大火快炒1分钟,加酱油、醋调味,最后放配菜翻炒均匀就出锅。
历史:是济南人爱吃的家常菜,也是鲁菜里“爆菜”的代表,以前家里来客,炒一盘爆炒腰花,既体面又好吃,现在还是家常菜里的“常客”。
7. 奶汤蒲菜
口味:汤是乳白色的,鲜得纯粹,蒲菜脆嫩爽口,喝一口汤再吃口蒲菜,清爽不腻,被老济南人称作“济南汤菜之冠”。
特点:蒲菜得用大明湖的,嫩得能掐出水,老一点的都不行;汤是用鸡、骨头熬的“奶汤”,不用过多调料,全靠食材本身提鲜,鲜得不掺假。
图片
奶汤蒲菜
做法:蒲菜去皮切段,焯水去涩味;奶汤烧开,放进蒲菜煮3-5分钟,加少许盐、香油调味,不用放别的调料,保住鲜味儿最要紧。
历史:因为大明湖盛产蒲菜,老济南人早就琢磨着用它做汤,从清朝就有这道菜,现在不管是小馆子还是大饭店,都是必点的济南特色汤品。
8. 乌鱼蛋汤
口味:汤鲜得醇厚,带点微酸,乌鱼蛋软嫩,喝着开胃又暖身,是鲁菜里的经典“清汤菜”,喝完嘴里还留鲜。
特点:乌鱼蛋是乌贼的卵腺,得泡发干净后切片;汤要清澈透亮,酸味儿得用米醋调,不能太冲,讲究“清鲜酸香”,多一口酸都不行。
图片
乌鱼蛋汤
做法:乌鱼蛋泡发后切片,焯水去杂质;清汤烧开,放进乌鱼蛋煮5分钟,加适量醋、盐、少许胡椒粉调味,最后撒上香菜末,滴两滴香油。
历史:以前是宫廷菜,后来传到济南民间,成了老济南宴席上的“开胃汤”,属于鲁菜里的“功夫汤”,现在还是很多人去鲁菜馆的必点汤品。
9. 坛子肉
口味:酱香浓得能渗进肉缝里,五花肉炖得软烂,肥的不腻,瘦的不柴,肉香全融在汤里,配馒头或米饭都特香,能多吃半碗。
特点:得用瓷坛子焖煮,保温性好,能让肉慢慢入味,坛子口还得封上纸,防止香味跑掉;炖好后连坛子端上桌,看着就有食欲,透着家常的实在。
图片
坛子肉
做法:五花肉切成大块,焯水后放进瓷坛子;加酱油、冰糖、八角、桂皮、香叶,再倒上足量高汤,封上坛子口,小火慢炖3-4小时,直到肉烂汤浓。
历史:老济南的“家常硬菜”,以前冬天家里会焖一坛子,能吃好几天,热一热就能吃,省时又好吃,现在菜馆里也常做,还原的就是老济南的家常味。
10. 炸荷花
口味:外皮酥脆,里面的荷花瓣软嫩,带着淡淡的花香,甜咸口,吃着清爽不腻,是济南夏季的“限定特色菜”,过了季就吃不着了。
特点:用的是刚开的新鲜荷花瓣,得选花瓣完整、没蔫的;裹上薄薄的糊炸,不能炸太久,不然会糊,就吃不到荷花的清香了。
图片
炸荷花
做法:荷花瓣洗净晾干,用面粉、鸡蛋、少许盐调成稀糊;油温五成热时,把荷花瓣裹上薄糊,放进锅里炸到金黄,捞出来控油就能吃。
历史:济南夏天荷花多,老济南人就琢磨着用荷花做菜,既好看又好吃,是季节性的“巧思菜”,夏天去济南,能吃到这道菜就算赶上了好时候。
二、传统面食(11-20道)
11. 亮亮面馆猪肘汤面
口味:汤头鲜得醇厚,带着猪骨的香,面条筋道有嚼劲儿,咬一口卤猪肘肉软烂入味,加一勺红油辣椒酱,香得过瘾又不烧胃。
特点:猪肘是提前卤好的,切得厚片,每片都带皮带肉;面条是手擀面,煮出来不坨;汤是用猪骨慢熬的,喝着不寡淡,冬天吃一碗特暖身。
图片
猪肘汤面
做法:手擀面煮熟,捞进碗里;浇上熬好的猪骨汤,放上卤好的猪肘肉,撒上葱花;吃的时候可以按自己口味加红油辣椒酱和醋,调味全看自己。
历史:亮亮面馆是济南的老字号,开了几十年,这碗猪肘汤面是招牌,老济南人早上或中午常来一碗,吃得饱饱的,性价比还高。
12. 永和面馆肥肠面
口味:肥肠软糯不腥,汤头咸香够味,面条弹牙,吸溜一口面再吃块肥肠,特过瘾;想加菜还能放个卤蛋或豆腐泡,吸满汤汁更入味。
特点:肥肠是用秘制调料卤的,处理得干干净净,没有一点异味;除了肥肠面,他家的牛杂面、红烧牛肉面也受欢迎,都是老济南人认可的家常味。
图片
肥肠面
做法:面条煮熟备用;另起锅炒香葱姜,加卤好的肥肠、足量高汤烧开,加盐、少许酱油调味;把汤和肥肠浇在面条上,撒上香菜就能吃。
历史:永和面馆在济南开了挺久,是本地人常去的“家常面馆”,不用花太多钱,一碗面就能让人吃得满足,属于“接地气的老味道”。
13. 老济南甜沫
口味:咸香的米糊,里面有花生、粉条、菠菜、豆腐丝,喝着暖乎乎的,一点不甜(老济南话里“天”和“甜”发音相近,名字是“天沫”的谐音)。
特点:是济南人的“早餐标配”,用小米面熬的糊,稠度刚好,喝着不噎人;加的配料多,每一口都能吃到花生或粉条,配油旋吃绝了。
图片
老济南甜沫
做法:小米面加凉水调成稀糊,别结块;锅里加水烧开,把糊慢慢倒进去,边倒边搅,防止粘锅底;加花生、粉条煮软,最后放菠菜、豆腐丝,加盐调味。
- 历史:传了几百年的老济南早餐,以前街头早餐摊几乎都有,现在虽然摊少了,但还是济南人早上最惦记的那口暖乎味,喝一碗能顶一上午。
14. 济南油旋
口味:外皮酥脆,里面软嫩,满是葱香味,咬一口能掉渣,趁热吃最香,凉了会有点硬,所以得现买现吃。
特点:造型是螺旋状,看着像个小巧的陀螺;用发面做的,擀成薄饼后卷上葱花,煎到金黄,葱香全被逼出来,闻着就流口水。
图片
济南油旋
做法:发面揉匀,分成小剂子,擀成薄饼;抹上一层油,撒上葱花、少许盐,卷成细条,再盘成螺旋状,压扁;平底锅倒油,把饼放进去煎,两面金黄就能出锅。
历史:是济南的“百年小吃”,以前街头有很多油旋摊,师傅现做现卖,现在虽然少了,但还是老济南人的“心头好”,喝甜沫必配油旋,这是老规矩。
15. 老济南炸酱面
口味:酱香浓郁的炸酱,拌着筋道的手擀面,加黄瓜丝、豆芽、胡萝卜丝,吃着咸香爽口,不腻人,想加多少酱全看自己。
特点:炸酱是用五花肉丁炸的,加黄豆酱和甜面酱,熬得稠稠的,油亮亮的;面条是手擀的宽面,拌的时候每根面都能裹上酱,不会空口吃面。
图片
老济南炸酱面
做法:手擀宽面煮熟,过一遍凉水更筋道;五花肉丁用热油炒香,加黄豆酱、甜面酱熬成炸酱,别太干;面条装碗,浇上炸酱,加各种蔬菜丝拌匀。
历史:是济南人的“家常面食”,以前家里周末常做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加什么菜按自己口味来,简单又好吃,透着过日子的实在。
16. 济南鸡丝馄饨
口味:汤鲜得很,馄饨皮薄馅大,里面是鸡肉馅,咬一口满是汤汁,撒上香菜、虾皮,鲜而不腻,冬天吃一碗,浑身都暖和。
特点:是济南人的“夜宵或早餐”,馄饨皮是薄皮,煮出来透亮;馅料是鸡肉加葱姜,鲜而不腥;汤是用鸡骨头熬的,不是清水汤,喝着有味道。
图片
济南鸡丝馄饨
做法:鸡肉剁成泥,加葱姜末、盐、香油调成馅,包成小馄饨;鸡骨头熬成高汤,馄饨煮熟后捞进高汤里,加虾皮、香菜、少许盐调味,不用多放料。
历史:老济南街头的“暖心小吃”,以前晚上有流动的馄饨摊,师傅推着小车,现煮现卖,现在早餐铺也常卖,一碗馄饨下肚,又暖又饱。
17. 济南包子
口味:皮暄软不塌,馅足味正,常见的有猪肉大葱、韭菜鸡蛋、白菜粉条几种,咬一口满是汤汁,咸香适口,不腻人,吃两个就饱了。
特点:是济南人的“家常主食”,包子皮是发面做的,发酵得刚好,不酸不硬;馅料新鲜,猪肉馅的会放少许酱油提鲜,菜馅的清爽不寡淡。
图片
济南包子
做法:发面揉匀,分成小剂子,擀成薄皮;包上馅料(比如猪肉大葱馅:猪肉末加葱姜末、酱油、香油拌匀);蒸锅上汽后,把包子放进去蒸15分钟,关火焖2分钟。
历史:济南家家户户都会做的包子,没有特别的“老字号”,但每家的味道都有自己的特色——有的酱油放得多点,有的葱香重点,都是最接地气的家常味。
18. 济南锅贴
口味:底面金黄酥脆,上面软嫩,馅料咸香,咬一口有汤汁,常见的是猪肉白菜馅或韭菜鸡蛋馅,趁热吃最香,凉了底面会软。
特点:和饺子有点像,但皮更薄,是煎出来的,不是煮的;煎的时候会加少量水焖,让馅料熟透,还能让底面更脆,外脆里嫩的口感全靠这一步。
图片
济南锅贴
做法:面粉加水揉成面团,醒10分钟,擀成薄皮,包上馅料(比如猪肉白菜馅),捏成半月形,边缘捏紧;平底锅倒油,放锅贴煎到底面微黄,加少量水,盖盖焖到水干,底面酥脆就行。
历史:是济南人的“家常小吃”,以前家里来客会做,现煎现吃,香飘满屋子;现在街头也有锅贴铺,师傅手艺好,煎出来的锅贴底面脆、里面鲜。
29. 济南麻团
口味:外皮酥脆,里面软糯,满是芝麻香,咬开里面是甜豆沙馅,甜而不齁,吃着解馋,不会觉得腻,适合当零食或早餐配粥。
特点:是济南的“传统甜点”,外面裹满白芝麻,炸得金黄,个头不大,刚好一口一个;豆沙馅不会放太多,怕甜过头,甜得刚好。
图片
济南麻团
做法:糯米粉加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,分成小剂子,按扁,包上甜豆沙馅,搓圆;滚上一层白芝麻,别掉了;油温五成热时,把麻团放进去炸,炸到浮起来,外皮金黄就能捞出控油。
历史:老济南街头的“甜食”,以前庙会或集市上常见,小孩看到就走不动道;现在早餐铺也有卖,是老人和小孩都爱吃的甜点,透着小时候的味道。
20、山东肉丁馒头
口味: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吃,属于家常菜
特点:山东肉丁馒头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吃,属于家常菜
图片
山东肉丁馒头
做法:将发酵面团加入精确配比的食碱揉匀,包入猪肉丁、葱姜末及精盐、味精、酱油200克、芝麻油75克调制的馅料,经模具压花后蒸制而成
历史:该食品历史可追溯至宋代高承《事物纪原》记载的诸葛亮南征传说,晋代束析《饼赋》则明确记载馒头作为时令宴席食品。
三、特色小吃(21-28道)
21. 济南把子肉
口味:酱香浓郁,肉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,炖得软烂,咬一口满是肉香,肥的不腻,瘦的不柴,连汤带肉浇在米饭上,香得能多吃一碗。
特点:是济南的“国民小吃”,一块肉差不多有手掌大小,用酱油、冰糖慢炖,炖好后油亮亮的;不用复杂调料,就靠慢炖出香,简单又实在。
图片
济南把子肉
做法:五花肉切成大块,别太薄,焯水去血沫;锅里倒油,炒香葱姜,加酱油、冰糖、八角、桂皮炒出香味,放肉块翻炒上色,加足量高汤,小火慢炖1-2小时。
历史:老济南街头的“快餐”,以前工人或学生常吃,一块把子肉一碗米饭,便宜又管饱,几块钱就能吃舒坦;现在成了济南的“特色小吃名片”,外地游客都来尝。
22. 莱芜香肠
口味:咸香带点微甜,肉质紧实有嚼劲儿,有股秘制香料的独特香味,切片吃或蒸着吃都香,能当零食也能当下酒菜,越嚼越香。
特点:是济南莱芜区的特产,颜色黑亮,用猪肉(肥瘦按比例搭配)做的,加二十多种秘制香料腌入味,灌肠后晾干,不是那种软塌塌的香肠。
图片
莱芜香肠
做法:猪肉切成小丁,别太碎,加盐、糖、酱油、秘制香料拌匀,腌3-4小时入味;灌进肠衣里,扎成小段,挂在通风处晾干,吃的时候蒸或煮20分钟,切片就行。
历史:有几百年历史了,以前是过年才能吃的“硬菜”,家家户户都会灌点;现在随时能买,是济南人送礼或自己吃的常用小吃,透着年味儿。
23. 酸蘸儿(山楂蘸糖)
口味:外面是脆甜的糖壳,里面是酸溜溜的山楂,有的还会在山楂里填豆沙或核桃,酸甜解腻,吃着开胃,吃完嘴里不反酸。
特点:是济南的“传统甜食”,以前冬天常见,现在一年四季都有;糖壳薄,不粘牙,山楂都去核了,吃着方便,不用吐核。
图片
酸蘸儿(山楂蘸糖)
做法:山楂洗净,去核(可以用筷子捅掉),有的中间填豆沙;锅里加糖和少量水,小火熬到糖融化变稠,能拉出丝;把山楂放进糖里滚一圈,捞出来放凉,糖壳变硬就行。
历史:老济南叫“糖蘸山楂”,后来慢慢叫“酸蘸儿”,是小孩和女生爱吃的零食;吃油腻了吃一个解腻,逛街的时候买一串,边吃边逛,特惬意。
24. 平阴玫瑰鲜花饼
口味:外皮酥软多层,里面是玫瑰馅,满是自然的花香,甜而不齁,咬一口能吃到细碎的玫瑰花瓣,麦香和花香混在一块儿,不腻人。
特点:是济南平阴县的特产,用平阴重瓣玫瑰做馅——就这玫瑰,香味浓、花瓣厚;酥皮是多层的,吃着不噎人,适合当茶点或送礼。
图片
平阴玫瑰鲜花饼
做法:面粉和油做成酥皮,分成小剂子;新鲜玫瑰花瓣加白糖、少量面粉拌匀做馅(别太湿);包成小饼,刷上一层蛋液,放进烤箱烤熟,外皮金黄就能出炉。
历史:平阴盛产玫瑰,当地人为了留住玫瑰香,就做了鲜花饼,传了几十年;现在成了济南的“特色伴手礼”,来济南玩的游客,几乎都会买几盒带回去。
25. 济南糖酥煎饼
口味:酥脆的煎饼,满是芝麻香和甜味,咬一口掉渣,能直接吃,也能卷着油条或咸菜吃,口感丰富,不会觉得单调。
特点:是济南的“传统煎饼”,和普通的咸煎饼不一样,是甜的;用小米面或玉米面做的,加芝麻、糖,烙得酥脆,不是软煎饼。
图片
济南糖酥煎饼
做法:小米面加凉水调成稀糊,加少许糖和芝麻拌匀;煎饼鏊子烧热,舀一勺糊倒在鏊子上,用刮板摊平,烙到金黄酥脆,揭下来就能吃,现烙现吃最香。
历史:老济南街头的“零食煎饼”,以前有专门的煎饼摊现烙现卖,卷根油条就是一顿早餐;现在成了包装零食,方便携带,是济南人常吃的甜点。
26. 济南馓子
口味:咸香酥脆,嚼着有劲儿,能直接当零食吃,也能泡在甜沫或粥里吃——泡软后更入味,不会觉得干,老人小孩都能吃。
特点:是济南的“传统油炸小吃”,用发面做的,搓成细条后盘起来,炸到金黄;根根酥脆,不油腻,不是那种硬邦邦的,嚼着不费牙。
图片
济南馓子
做法:发面揉匀,醒20分钟,搓成细条,盘成螺旋状(或长条形);油温六成热时,把馓子放进去炸,炸到金黄酥脆,捞出来控油,撒少许盐调味。
历史:老济南过年或过节常做的小吃,以前家家户户都会炸,能放好几天;现在虽然自己炸的少了,但街头还是有卖的,是怀旧的味道。
27. 济南山楂糕
口味:酸溜溜的,带点甜,口感软糯不粘牙,吃着开胃解腻,适合老人和小孩;夏天放冰箱冷藏后吃,更爽口,像吃小甜点。
特点:是济南的“传统甜点”,用本地山楂做的,没有添加剂,颜色是自然的红色;切成小块吃,方便拿取,不会弄脏手。
图片
济南山楂糕
做法:山楂洗净去核,加水煮软,放料理机里打成泥;加白糖(按自己口味加),放进锅里小火熬稠,别太稀;倒在模具里,放凉后切成小块。
历史:老济南的“家常甜点”,以前家里会用山楂熬糕,既能当零食,又能解腻;现在超市里也有卖,味道和以前家里做的差不多,还原了老味道。
28. 济南炸耦合
口味:外皮酥脆,里面是韭菜鸡蛋或肉馅,咸香适口,咬一口有汤汁,趁热吃最香;凉了可以再蒸或煎一下,口感还能回来。
特点:是济南的“家常炸货”,用两片藕夹着馅,藕得选脆藕,别用面藕;裹上面糊炸,藕的脆嫩和馅的香混在一块儿,口感丰富。
图片
济南炸耦合
做法:藕切成厚片(中间不切断,像夹子一样);韭菜鸡蛋或肉馅调好,夹在藕片里,别太满;裹上面糊(面粉加鸡蛋调成稀糊),油温六成热时炸到金黄,捞出来控油。
历史:济南人过年常做的炸货,以前冬天炸耦合、炸丸子,能放好几天,招待客人的时候热一下就行;现在虽然随时能做,但还是保留着过年吃炸货的习惯。
四、创新融合菜(29-30道)
29. 葱烧海参改良版(鲍汁提鲜)
口味:比传统葱烧海参更鲜,鲍汁的鲜和海参的鲜混在一块儿,葱香还是很浓,汤汁更醇厚,拌着米饭吃,每一口都鲜得够劲。
特点:在传统做法上加了鲍汁,既没丢了海参的软嫩口感,还把海鲜本味衬得更突出;没加多余调料,不会盖过葱香和海参的鲜,适合喜欢更鲜口味的人。
图片
葱烧海参改良版
做法:海参泡发后焯水去杂质;章丘大葱切段,热油炸到金黄出香;另起锅加鲍汁、高汤、少许酱油调汁,放进海参和葱段慢炖15分钟,最后勾薄芡,让汤汁裹在海参上。
历史:是近几年济南厨师改良的鲁菜,传统葱烧海参已经很鲜,加鲍汁后鲜味儿更浓,还符合现在人对“鲜”的追求,受到很多食客喜欢,成了创新鲁菜的代表。
30. 九转大肠升级版(减油改良)
口味:还是咸甜酸辣香五味齐全,和传统的味道一样正宗,但比传统的少油,吃着不那么腻,大肠还是软嫩入味,吃着没负担,适合怕油腻的人。
特点:优化了调料配比,减少了油脂用量,还保留了九转大肠的经典味道——绝不会因为减了油就丢了原本的风味;更符合现在的健康饮食需求,老人也能多吃两口。
图片
九转大肠升级版
做法:猪大肠还是按传统工序处理(反复清洗去异味),但焯水后减少油炸时间,别炸太狠;焖煮时少放油,调料比例不变,让味道更均衡,减少油腻感。
历史:以前的九转大肠油脂多,虽然香,但怕油腻的人不敢多吃;现在为了适应大家的健康需求,厨师改良了做法,减油不减味,让更多人能尝到鲁菜的精髓。
这些济南美食,是鲁菜老手艺的传承,也是老济南日子的味道。从宴席上的糖醋鲤鱼、九转大肠,到街头的甜沫、油旋,再到家里常吃的把子肉、炸耦合——每一口都带着济南人的“讲究”:做鲁菜要守着老手艺,过日子要透着实在劲儿。
图片
济南人间烟火气息
不管是土生土长的老济南,还是来打卡的游客,吃了这些菜,才算真的品过济南的魂儿。
图片
济南宴席
这份醇厚的鲁味,会一直留在舌尖上,让人想起老济南的烟火气,想起那些藏在美食里的家常故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优羊二融,配资app,配资门户首页地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